针灸百年传,“杨继洲针灸”的简便验廉惠泽衢城百姓;采药衢江畔,“衢六味”特色中药材产业为百姓开出致富良方。悠悠衢江穿城而过,滋养着这座长寿之都,孕育出衢州医脉。蜿蜒的衢江见证了杨继洲针灸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流派的历史,也成为一方百姓的记忆。
2022年,浙江衢州获批全市域推进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通过挖掘利用“杨继洲针灸”“衢六味”等具有辨识度的中医药优势资源要素,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高质量发展高地,盘活中医药发展的一盘棋。
一根针,打响“中国针灸城”品牌
400多年前,“针圣”杨继洲从三衢大地走出,以一根“神针”济世救人,留下无数妙手回春的故事;如今,衢州的“针圣后人”正把针灸康养产业做大做强,续写一根针造福全人类的济世梦想,推动针灸和衢州互促共进、协同发展,打响“中国针灸城”城市品牌。
走进衢州市中医医院杨继洲针灸推拿楼,古朴典雅的传统风格映入眼帘。在诊室内,医生们手捻一根根银针,选穴、刺入、捻转,在一扎一弹间,展现妙手仁心。
一把草,培育“衢六味”产业集群
青果是中药,黄果是水果;小时候是中药,成熟了是水果;晒干了是中药,剥皮吃是水果……这就是衢州有名的常山胡柚。
从树上金黄的果实,到中药柜里浅褐色的弧状条形薄片,如今,常山胡柚成了当地百姓的“摇钱树”。
“枳壳作为中药材,原本是用江西、湖南产的酸橙制成的,后来发现常山的胡柚的功效和枳壳一样。”常山县胡柚研究所专家赵四清介绍,由此,由胡柚青果切片加工成的浅褐色的药材“衢枳壳”进入大众视野,其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之功效,是调节体内气血的良药。2016年8月,衢枳壳被载入《浙江省中药炮制规范》(2015年版);2018年,衢枳壳被纳入新“浙八味”和“衢六味”。2023年,衢州的胡柚种植面积为10.6万亩,总产量14.5万吨,年产衢枳壳原药材达6000多吨。
一张网,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
“衢”字,取“四通八达”之意。西连江西上饶,北连安徽黄山,南邻福建南平,东通向浙江腹地,历史上被称为“五路总头”的衢州一直是连接浙、闽、赣、皖四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如今,以地缘为纽带,时代赋予了衢州“浙皖闽赣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新定位。
立足浙江、江西、福建、安徽四省边际区域优势,衢州在医疗合作领域发力,加速医疗资源整合、融合。如今,衢州正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全力打造杭衢卫生健康“山海协作”升级版。依托浙江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合作平台,深化合作项目,促进高端人才、先进技术等要素向衢州聚集,带动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和医疗卫生技术服务水平。
衢州市中医医院增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省边际中医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衢州临床医学院”牌子,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四省边际中医院中心实验室启用……自2021年浙江中医药大学与衢州市建立市校战略合作以来,浙江中医药大学与衢州市中医医院共同担负起助力衢州打造四省边际医疗“桥头堡”的责任,全方位推动衢州市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衢州创建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建设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提供有力支持。
立足新发展阶段,《衢州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衢州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核心,全力打造“四省边际中医药发展高地”,高标准创建“四省边际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和“浙江省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市”。
一根针,一把草,铺就一张网。在奋力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的道路上,衢州市坚持以“一招鲜”盘活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为这座山水城市注入中医药文化之魂。
——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